色彩风格

阳新:共同缔造让阳新第一个党小组所在村旧貌换新颜

【字号:    】        时间:2023-06-25      

  本网讯(通讯员 柯美中 曾甜甜)阳新县历史上第一个党小组——“下畈党小组”所在地,经过精准扶贫和共同缔造活动,如今旧貌换新颜,变了人间。6月20日,记者来到该村探访。
 

 

  下畈党小组所在的村子位于阳新县洋港镇下畈村。刚进村,一株“身份证”显示320年树龄的古树屹立村口,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一条小水港与桂花河交错而过。河港上,在共同缔造活动中新建的振兴桥、团结桥和幸福桥依次排列,掩映在庄稼和繁花之间。 

  大坳湾五组,一条柏油路宽敞干净,沿着小水港穿村而上。道路两旁,各色花儿开得热烈。不时有村民谈笑着走过,眉眼之间都是喜气。 

图片

  探访阳新第一个党小组 

 

  村支书柯亨安讲起了阳新第一个党小组在村里诞生的历史。

 

  1925年3月,从洋港镇走出去的先进党员柯少轩受中共武汉地委指派回阳新老家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工农运动。他在下畈村创办农民夜校,秘密建立农民协会,并吸收柯亭明等8位积极分子入党,建立了下畈党小组,他担任党小组组长。

 

  1925年初,党小组党员发展到16人,扩大为党支部,下辖桂源、潮坑、黄垅、坳上、下畈5个党小组。

 

  柯少轩1896年9月出生在阳新县洋港镇黄垅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小就有“以天下为已任”的志向。在国立中华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他结识了恽代英、林育南等进步学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开阔了眼界,经常一起探讨变革社会之道路。

 

  1928年11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柯少轩面对反动派的严刑审讯正义凛然,坚贞不屈,英勇就义,年仅32岁。

 

  该村下畈湾东头小区80号房屋是当年党小组办公、集会所在地。记者发现,房屋墙壁上,随处可见语录遗迹。洋港镇政府在遗址外树立了一块介绍名牌,向外界展示下畈党小组的由来。

  阳新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中启在调研该村“共同缔造”工作时,专门查看这一遗址并深受触动。他说,阳新是红区、老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20万儿女的宝贵生命,革命历史不曾有忘,也不能忘却。“作为阳新县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组织上长期以来对下畈村予以关怀,我们作为结对单位,也将不遗余力进行支持,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奋发有为,为改善村庄面貌出工出力,打造宜居环境。”

  变化源于一场湾组夜话 

 

  在阳新县检察院的引导下,2022年10月10日,下畈村大坳湾举行了第一次湾组夜话。

 

  晚上,大坳湾五组组长柯美猛家小院里围坐了一圈人。十来把椅子一杯茶,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

 

  “这棵古树好,树下面收拾出来,硬化后放几条石凳一张桌子,随时可以休息聊天,树底下凉快。”

 

  “进村的路也不好走了,晴天都是灰,下雨天裤脚上满是稀泥巴。” 

 

  “路两边种上花木,堂前屋后也收拾出来,外人进来,赏心悦目,多好啊!”

 

  大家讨论得火热,一条条有建设性的意见被记录在本子上。外出务工的村民们也在村群里面发表意见。

  图片湾组会接连开了好几场。曹中启检察长多次跟村“两委”一道走访入户,听群众心声。 


 

  最终,思想统一到道路刷黑、清理排水沟、安装路灯、建造景观桥等九类。在阳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介入后,村口原本无人照料的古树也挂上了显示320年树龄的“身份证”。 

 

  一场美丽湾组共同缔造的行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坐落在村里的晶全照明厂负责人柯青峰二话不说,代表企业捐出了4万元资金。乡贤、党员和群众很快发动起来,短短一周内筹集到82万元资金。 

 

  村民们被发动起来,自发投工投劳,堂前屋后干净了,臭河沟清洁了,在检察长曹中启的多方协调下,湾子里那条1公里的道路修缮刷黑了…… 

 

  从10月到12月20日,村民们投了70多个工,将湾组装扮一新。

 

  80岁的陈水爱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出门方便了,环境变得好美了。

 

  72岁的老党员柯美祥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跟几十年前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下畈村有1700余村民外出务工。去年春节,外出务工人员回湾子看到变化,感叹不已。

  与此同时,阳新县检察院干警也多次来到该村,为该村党员、村民代表传授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达预防诈骗、法治宣传手册,村“两委”则利用“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让村民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村组安全、绿化美化、矛盾化解等管理中来,真正成了乡村建设、管理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