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以案释法 | 以高薪兼职为诱饵,窃取个人信息后注册账号甩卖,2人获刑!

【字号:    】        时间:2025-05-20      

  以高薪兼职为诱饵,引诱学生“出售”个人信息注册购物平台账号,并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商品”。日前,经黄石市铁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两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判决,法院以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袁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被告人潘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五万元。         

  承办检察官介绍,2023年6月19日,高考结束的小陈等人为勤工俭学,被网上“日结、工作轻松、日入200元、包中餐、可兼职”等广告吸引,遂与发布信息的袁某某联系。商定到达袁某某工作室后,小陈等人被告知,仅需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在“闲鱼”“亚马逊”等购物平台注册账号即可。由于小陈等人涉世未深,便按照袁某某的要求,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后经查实,袁某某在当地长期发布虚假兼职广告,诱使230余人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注册了400余个“闲鱼”“亚马逊”等购物平台账号,转卖给他人共获利14万元。       

  侦查人员根据现有证据,虽然发现袁某某将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和注册的部分“亚马逊”账号卖给了潘某某,但潘某某在转卖的过程中只出售“亚马逊”账号,没有转售附带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潘某某是否构成犯罪存在疑问。承办检察官建议侦查人员进一步加强电子取证,并明确“亚马逊”账号的申领过程。后通过获取的电子证据,证实潘某某除了从袁某某处收购已注册的“亚马逊”账号外,还非法收集了250余人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注册“亚马逊”账号。经查实,潘某某通过转卖“亚马逊”账号共获利近23万元。       

  为什么会有人买已注册的购物平台账号?为什么一个刚注册的购物平台账号最高能卖2700元?       

  原来,购物平台为了管理,要求入驻商户必须实名登记,不法分子就从账号实名制中嗅到商机,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实名登记认证后对外出售。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起案件中,通过排查和判定,购物平台账号买家大多是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目前,相关案件线索已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或其他部门。          

  承办检察官提醒 

  公民个人信息不是“商品”,更不是“生财工具”!一旦越界触碰红线,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大群众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注重个人信息保护,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追求非法利益而实施侵犯其他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行为,如若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线索,请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   

   

  来源 | 铁山区检察院